当沐曦股份IPO成功过会、摩尔线程IPO注册生效的消息仍在资本市场回响时,国产AI芯片赛道又迎来关键变量——燧原科技于11月1日正式重启上市辅导,辅导机构由中金公司变更为中信证券。
燧原科技:从“技术突围”到“商业化闭环”的硬核玩家
资料显示,燧原科技成立于2018年,专注人工智能领域云端算力产品,致力为通用人工智能打造算力底座,提供原始创新、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AI加速卡、系统集群和软硬件解决方案。凭借其高算力、高能效比的创新架构和高效易用的软件平台,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泛互联网、智算中心、智慧城市,智慧金融、科学计算、自动驾驶等多个行业和场景。
2024年8月,燧原科技首次完成了辅导备案登记。彼时的辅导机构为中金公司,公司注册资本为3.35亿元,法定代表人是其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赵立东,且公司不存在控股股东。如今,根据最新辅导备案报告,燧原科技注册资本变更为3.86亿元,法定代表人变更为其创始人兼总经理张亚林,辅导机构也变更为中信证券。
对于此次调整,燧原科技解释称,主要系基于资本市场环境变化及公司战略发展需要,公司将持续推进科创板上市进程。
发展至今,燧原科技已构建起一个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商业化落地的完整且高效运作的闭环体系。在技术架构层面,燧原科技展现出独特的创新性,其“动态计算架构”堪称一大亮点。该架构能够针对AI模型自动优化算力分配,专门针对云端AI训练场景优化,支持FP32、FP16、BF16、INT8等多种精度计算,显著降低大模型训练成本。
在产品商业化落地方面,2020年,燧原科技成功推出了一代推理产品,迈出了产品布局的重要一步。次年,燧原科技火力全开,先后发布了二代训练芯片、推理芯片及相关产品,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线。到了2024年,燧原科技迎来重大突破,三代产品实现量产。其中,二代产品交付量成功突破3万卡,三代产品量产交付更是达到5万卡,成为国内首家实现万卡级集群落地的企业。
步入2025年,燧原科技再传捷报,新一代推理卡S60订单量突破10万片,其应用场景广泛覆盖大模型生成、搜索推荐、智慧金融等300多个领域,在商业化落地进程中一路领跑行业。同时,燧原科技还推出DeepSeek一体机,可运行满血版、蒸馏版不同尺寸的模型。
不仅如此,燧原科技还在全国多地布局智算中心。其中,在甘肃庆阳建成国内首个万卡推理集群,强化“东数西算”算力支撑;无锡太湖亿芯智算中心聚焦AIGC等应用场景,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宜昌点军智算中心实现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此外,公司还在成都、天津、贵州等地落地,以多样化部署形态和跨行业支持能力,构成了燧原国产智算布局的重要支点。
国产AI芯片玩家竞速:从沐曦过会到摩尔生效,燧原接棒冲刺
在国产AI芯片赛道上,燧原科技并非形单影只地前行。沐曦股份、摩尔线程同样活跃在IPO赛道上,三家企业你追我赶,掀起了一场激烈的“竞速赛”,凭借各自独特的优势,在国产GPU市场开疆拓土。
1.沐曦股份:过会即加速,锚定高性能通用GPU赛道
10月24日,国产GPU企业沐曦股份科创板顺利过会。此次IPO,沐曦股份拟融资39.04亿元,用于投资新型高性能通用GPU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新一代人工智能推理GPU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和面向前沿领域及新兴应用场景的高性能GPU技术研发项目。
根据招股书介绍,沐曦股份致力于自主研发全栈高性能GPU芯片及计算平台,主营业务是研发、设计和销售应用于人工智能训练和推理、通用计算与图形渲染领域的全栈GPU产品,并围绕GPU芯片提供配套的软件栈与计算平台。
在产品层面,沐曦股份构建了全栈GPU芯片产品体系。公司先后推出了用于智算推理的曦思N系列GPU、用于训推一体和通用计算的曦云C系列GPU,以及正在研发用于图形渲染的曦彩G系列GPU,满足“高能效”、“高通用性”的算力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沐曦股份的产品均采用完全自主研发的GPU IP,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指令集和架构,同时配以兼容主流GPU生态的完整软件栈(MXMACA)。
从市场表现来看,截至报告期末,沐曦的GPU产品累计销量超过2.5万颗,已在多个国家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运营商智算平台和商业化智算中心实现规模化应用。
在研发创新方面,沐曦股份持续发力。当前,公司正在研发基于国产供应链的新一代训推一体芯片曦云C600系列和C700系列,以及智算推理GPU曦思N系列、图形渲染GPU曦彩G系列的新产品。
目前,曦云C600已于2024年10月交付流片,并于2025年7月回片点亮,正在进行功能测试;而曦云C700已于2025年4月立项,目前正处于软硬件购置和产品设计开发阶段,芯片的核心设计、功能验证已大部分完成,正在进行更深入的性能调优,预计2027年下半年实现大规模量产。
2.摩尔线程:注册生效创速度,募资80亿元发力AI芯片
据证监会网站信息显示,摩尔线程科创板IPO注册申请于2025年10月30日顺利获批。回顾其IPO进程,今年6月30日摩尔线程申报科创板IPO获受理,于9月26日过会并提交注册,最终于10月30日注册生效。这一“88天过会、122天注册”的高效进程成为科创板“1+6”改革政策发布后审核效率提升的典型案例。
本次IPO,摩尔线程拟募集资金约80亿元,这些资金将应用于新一代自主可控AI训推一体芯片研发项目、新一代自主可控图形芯片研发项目、新一代自主可控AI SoC芯片研发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摩尔线程成立于2020年6月,以自主研发的全功能GPU为核心,致力于为AI、数字孪生、科学计算等高性能计算领域提供计算加速平台。截至目前,摩尔线程已成功推出四代GPU架构,分别为“苏堤”“春晓”“曲院”“平湖”四代GPU芯片,并拓展出覆盖AI智算、云计算、个人智算等应用领域的计算加速产品矩阵,满足了不同场景下的高性能计算需求。
在技术研发方面,基于自主研发的MUSA架构,摩尔线程率先实现了单芯片架构同时支持AI计算加速、图形渲染、物理仿真和科学计算、超高清视频编解码的技术突破。与此同时,摩尔线程通过MUSA社区开发者计划与摩尔学院构建自主开放生态,为开发者提供全套开发工具与技术支持,推动国产GPU生态的繁荣发展,加速GPU自主可控进程。
根招股书显示,摩尔线程产品在部分性能指标上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对部分“卡脖子”领域核心产品的突破。例如,公司MTT S80显卡的单精度浮点算力性能接近英伟达RTX 3060;基于公司MTT S5000产品构建的千卡GPU智算集群效率超过同等规模国外同代系GPU集群计算效率。
行业透视:国产AI芯片正迎来黄金期
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呈现出井喷式发展态势,尤其是大模型领域迎来爆发式增长,全球对算力的需求呈现指数级速度井喷,一场围绕算力的激烈角逐就此拉开帷幕。而在这股全球浪潮的推动下,国产AI芯片被按下了“加速键”,行业正迈入技术突破与市场爆发共振的黄金发展期。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AI智算GPU的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42.86亿元迅速增至2024年的996.72亿元,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62.5%。而这一增长势头仍在持续加码,预计到2029年,中国AI智算GPU市场规模将达到10333.40亿元,2025-2029年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6.7%。
在大模型训练需求“催热”整个算力市场的同时,国产替代政策的持续发力,也为国产AI芯片产业注入了强大动力,形成了有力的政策推力。在这双重利好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半导体企业正告别长期“跟跑”的被动局面,在AI芯片核心技术攻关、产品性能提升与商业化能力拓展等方面实现全面突破,迎来向“并跑”甚至部分领域“领跑”的关键跃迁。
2025年,对于国产AI芯片产业而言,堪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上市元年”。沐曦成功过会、摩尔线程注册生效、燧原重启辅导等一系列事件,标志着国产AI芯片企业纷纷踏上资本市场的征程。当资本“输血”遇上技术“造血”,当政策红利叠加市场刚需,科创板上的这场竞速赛,不仅仅是企业个体的奋力冲刺,更是中国算力产业突破“卡脖子”的集体突围。
在AI大模型飞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中,国产算力企业能否借助资本的力量实现技术的重大突围?这场围绕AI芯片展开的资本大戏,精彩才刚刚拉开帷幕,高潮还在后头!